春
节
【元日】
宋·王安石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;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春节——从“腊八”开始,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结束。在这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,分为备年、过年、贺年三个阶段。
进入腊月,人们开始“备年”,就是磨面蒸糕、缝制新衣、采办年货、准备祭品。从小年到除夕是“备年”的高潮,出门在外的人要赶回家,这叫“奔年”,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五是“过年”,家人团聚,祭祀祖神,迎新纳福。从正月初六到十五是“贺年”,花市灯彩,全民共欢、普天同庆。
春节期间的年俗,犹如展开一幅传统民俗的长卷,令人神往,美不胜收!
糖瓜祭灶
春节真正是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,举行过祭灶后,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。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,民间称之为“迎春日”。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、“二十三,祭灶王”、“糖瓜祭灶,新年来到”等民谣里都说到祭灶。
扫尘迎新
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,北方称“扫房”,南方叫“掸尘”。大江南北,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。按民间说法:“尘”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含有“除陈布新”的含义,就是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地出门,含驱除病疫、祈求安康之意。
杀猪割年肉
俗话说“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年肉”,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。除了杀猪,家家户户还要宰杀自家的家禽,赶集上店、集中采购年节物品,例如:鞭炮、春联、香烛、烧纸、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等等,春节前夕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。
沐浴剃头
忙完年节食品的准备,人们开始要沐浴斋戒迎接新年了。湖北称为“洗隔年尘”,也称“洗邋遢”。江苏人在腊月二十六日洗澡,称为“洗福禄”。除了洗浴之外,还有剃年头,俗谚“有钱无钱,剃头过年”。天津俗谚:“正月不剃头”,就是在岁末一定要剃好年头,干净过年。
春联福字
新春佳节贴春联,贴福字,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。春联起源于桃符,它以工整对偶、优美简洁的文字,抒写美好心愿和祝福。春节贴“福”字,寄托对福星高照的期盼,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
燃鞭放炮
新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燃放爆竹,除旧迎新。爆竹在古代是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。到了宋代,民间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“编炮”(即鞭炮)。如今在春节燃放爆竹,不仅增添节日欢快气氛,也含驱瘟逐疫之意,昭示对平安祥和的祈盼。
吃年夜饭
年夜饭又称为“团圆饭”,全家人从四处赶回聚拢,在除夕之夜,共进晚餐。座次长幼尊卑有序,说着吉利话,以美食的名义迎接团圆。
守更待岁
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,大年夜灯火通明,全家人欢聚一堂,围炉而坐,叙旧话新,通宵不眠,寄希望于新的一年,畅谈美好的祝愿。
拜年祈福
拜年就是相互问候,表达美好祝愿。正月初一早晨,晚辈起床后,要先向长辈拜年,祝福健康长寿,万事如意。长辈受拜以后,要将事先准备好的“压岁钱”分给晚辈。人们外出相遇时,也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,互道“恭喜发财”“新年快乐”等吉祥语。
春节期间,各地习俗不同,还有祭拜祖坟、贴年画、贴吊钱、贴窗花、接财神、点蜡烛、赶庙会、吃元宵、走百病、放烟火、演戏说书、花会表演、高跷旱船、耍龙舞狮等林林总总的活动,欢喜祥和过大年。
扫码关注我们
韩国曼奥雷盾
助力中国农业